h1_key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恩智浦>5G毫米波天线设计的选择
5G毫米波天线设计的选择
2023-05-06 582次

 

  24GHz以上的5G新空口FR2(NR FR2)频谱被称为毫米波(mmWave),提供极高的吞吐速度,能够支持大量的设备,但此范围内的信号与大多数移动网络开发人员所使用的6GHz及以下频段的信号截然不同。

  为5G毫米波构建有源相控阵天线需要非常紧凑的设计。天线单元需要以半波长(即5mm)的间距放置。同时,每个天线单元需要有一个连接到两个极化馈电器的发射/接收通道。公司网络也包括在内,整个设计必须在小面积区域内提供高热流。即便对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说,创建满足所有要求的层叠式PCB也是一个挑战。

  运行参数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天线无法按预期工作,需要重新设计、重新制造和再次测试各组件、子系统甚至整个系统,导致开发周期更长、开发成本更高。此外,还需要考虑物理条件,因为生产、装配和日常操作条件可能会使精密电子元件承受过高的压力,以及具有破坏性的热量和温度波动。除了这些挑战之外,大多数设计团队都在努力满足紧迫的期限和严格的交付日期,对于5G毫米波技术的初学者来说,学习曲线特别陡峭。

  我们的团队刚刚完成了64单元天线演示器的开发,这个演示器在5G毫米波的24GHz到28GHz频率上工作,整个团队在开发过程中亲历了上述艰辛。

作为一家半导体公司,我们通过这类项目制作系统级设计,为客户提供帮助。在系统层面进行设计,我们获得了内部专业知识,可指导客户解决各种设计难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创建量产型解决方案,使我们的客户能够跳过学习曲线中的大部分阶段。换言之,我们经历了整个开发流程,进行权衡、评估各种选择并改进设计,而我们的客户不必重复这些工作。

 

  下图展示了恩智浦团队所创建产品的部件分解图。

  

 

恩智浦5G毫米波天线演示器

 

  20多位专题专家团队在恩智浦及生产、设计天线的重要合作伙伴公司完成了天线设计、校准,以及性能测试,他们充分发挥了各自在波束图验证、热力学、AC/DC和DC/DC转换器设计、LVDS控制、FPGA设计和PCB制造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核心组件

  大多数5G毫米波天线设计的核心是波束赋形IC,它把高频信号聚焦到特定的接收机,使连接更直接、更快速、质量更高和更可靠。多个波束赋形IC连接和排列成规则结构,称为相控阵列。相控阵列将信号进行组合,产生单个天线无法实现的辐射模式。波束赋形用于改变每个天线单元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便于容易聚焦和操纵。

  恩智浦64单元天线演示器设计帮助开发人员节省时间和精力。观看入门流程并获得校准测量技巧,请点击这里>>

  好的波束赋形器IC有助于优化每个无线元件的整体性能、功耗和成本,因此在考虑设计选项时应予以优先考虑。在本例中,我们使用恩智浦MMW9014波束赋形IC,这是一款高度集成的5G 4通道双极化模拟波束赋形IC,采用非常小巧的FO-WLPBGA封装(6.5 mm x 6.1 mm x 0.56 mm),有182个凸点。

  选择了波束赋形器后,下一步构建天线面板PCB和外壳。事实证明这个步骤特别重要,也特别棘手。

  

 

天线面板PCB和外壳的视图

 

  防止翘曲

  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是需要在天线翘曲与热管理之间进行权衡。我们需要获得合适的电磁(EM)性能,创建可在目标频率下可靠工作的天线,同时确保稳定的热环境,从而保护电子器件不出现故障并防止天线PCB翘曲。

  我们的目标是翘曲度低于0.22%,但事实上我们超越了这个目标,测量结果在0.132%到0.175%之间。能够获得非常低的翘曲度是因为做出了若干重要的设计决策。完成天线单元设计后,我们将这种结构映射到我们对天线、控制、企业网络、电源线和地面结构的要求中。围绕中央内核对称地创建12层PCB。任何翘曲都是源自PCB的金属和介电元件的不同热性能而造成的累积应力。

  如图所示,PCB的下6层创建天线,上6层管理馈电、电源以及模拟和数字分布。

  

 

天线面板的横截面,包括材料牌号、层分配、已实现板的尺寸和照片。

 

  PCB层叠在z轴上对称。由于铜会干扰天线元件的运行,因此我们将系统的所有铜分布在PCB的侧边,远离天线阵列。

  为了进一步提高天线的可靠性,并且使PCB对由于热循环引起的故障具有更强的恢复能力,我们将层叠过孔的数量限制为3个,如果需要更多的过孔,则使用交错。交错过孔可抵消铜和电介质等PCB材料的不同热膨胀系数带来的损伤效应。制造阶段会出现高温,尤其是进行焊接时,这种方法即使在焊接后也能减少翘曲。

  为了防止散热器损坏小巧的MMW9014K封装,我们将夹持力保持在每球小于1g,防止焊球在天线工作寿命期间的蠕变导致短路。

  为了增加对PCB的保护,并保持它的形状,我们将PCB放置在可调节的框架中。该可调式框架一侧采用尼龙制造,目的是减少天线干扰,另一侧采用金属制造,这样能够安装PCB,而不会增加施加在精密电路上的物理应力。

  

 

面板演示器套件

 

  保持凉爽

  为了保证IC的寿命,需要管理热流。这是尽量减少翘曲的另一个手段,因为这意味着可以使用非常薄的热界面材料(TIM)。TIM通常是热链中热阻最高的项目,因此目标是使其尽可能薄。为了简化装配,TIM被整体地用于散热器硅中介层,该散热器硅中介层是演示器机械设计的基础。演示器的物理外壳可拆卸,便于管理内部连接器。在空间受限的小空间天线测量室中工作时,这一点非常有优势。

  该毫米波拆分网络被作为企业分束器。为了改善分束器和天线馈源之间的隔离,我们把传输线放在内层上。结果表明,在波束赋形增益为30dB的情况下,仍具有无振荡特性。我们还设计了传输线与TIM和散热器配合使用,以满足设计的散热要求。天线的扫描范围为±45°。

  最后,我们的Vcc分布决策简化了设计,提高了效率。我们使用19V电源生成所需的2.8V工作电压,可通过标准AC/DC转换器使用单个电源,并减少天线测量室所需的布线数量。所有电源线的当前路径都将前转路径和返回路径都置于指定位置。

  准备运行

  我们利用团队的综合专业知识,并借助恩智浦在天线阵列和批量生产方面的长期成功经验,创建了一款独立解决方案,供任何构建5G毫米波天线阵列的人员使用。

  面板演示器随附在套件中,该套件包含分析天线参数所需的一切,包括阵列中每个天线的温度。该演示器经过天线模式完全校准、波束图验证并遵循批量制造准则,因此设计团队可快速从原型制作进入大规模制造阶段,系统采用严格的走线宽度、盲过孔和层厚度等设计规则。

  与Matlab配套使用的单独的评估工具包随附了一个AC/DC转换器和.dll格式的示例代码,提供了额外的分析选项。该演示器还具有FPGA接口板,可将PC的USB连接转换成天线阵列使用的LVDS主信号和控制信号。

  

 

可调节框架保护精密电路并帮助尽量减少天线干扰

 

  • NXP恩智浦 MC13212R2
  • 在射频性能方面,MC13212R2 支持多种无线通信标准,包括 ZigBee、IEEE 802.15.4 等。这使得它能够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智能能源等领域。该芯片具有出色的接收灵敏度和发射功率,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实现可靠的通信。其接收灵敏度高达 -97dBm,确保了即使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也能稳定接收数据。发射功率可在多个级别进行调整,最高可达 +4dBm,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通信距离的需求。
    2024-09-10 236次
  • NXP恩智浦 MCIMX6D7CVT08AD
  • MCIMX6D7CVT08AD 基于先进的 ARMCortex-A9 内核架构,具备高效的运算能力和出色的低功耗特性。这款处理器采用了先进的制程工艺,在性能与功耗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平衡,为各种嵌入式设备的长时间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在处理性能方面,MCIMX6D7CVT08AD 的主频高达 800MHz,能够快速处理复杂的计算任务。它拥有强大的整数和浮点运算能力,适用于各种对运算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同时,该处理器还支持多核处理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灵活配置,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性能。
    2024-09-10 248次
  • NXP恩智浦 MCIMX6U6AVM10AC
  • MCIMX6U6AVM10AC 基于先进的 ARMCortex-A9 内核架构,具有高效的运算能力和出色的低功耗特性。它采用了先进的制程工艺,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实现了完美的平衡。这款处理器的主频高达 1GHz,能够快速处理复杂的任务,为设备的流畅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09-10 492次
  • NXP恩智浦 MC908AZ60ACFUER
  • MC908AZ60ACFUER 采用高性能的 HC08 内核,运行频率高达 8.4MHz。这使得它能够快速处理各种复杂的任务,为设备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无论是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还是汽车电子等领域,这款微控制器都能轻松应对各种挑战。HCS08 内核具有先进的架构设计,包括多级流水线、哈佛结构和独立的数据与指令总线等。这些特性使得 MC908AZ60ACFUER 在执行指令时更加高效,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2024-09-06 513次
  • NXP恩智浦 MIMX8UX5AVLFZAC
  • MIMX8UX5AVLFZAC 采用先进的多核架构,集成了多个高性能的内核,包括 Arm Cortex-A72、Cortex-A53 和 Cortex-M7。这种组合使得处理器在处理复杂任务时能够充分发挥多核的优势,提供高效的计算能力。   Cortex-A72 内核以其强大的性能和出色的能效比而著称,适用于处理高强度的计算任务。Cortex-A53 内核则在低功耗和高性能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可用于运行日常应用程序。而 Cortex-M7 内核则专注于实时性和低延迟的任务,为系统提供快速的响应能力。
    2024-09-06 248次

    万联芯微信公众号

    元器件现货+BOM配单+PCBA制造平台
    关注公众号,优惠活动早知道!
    10s
    温馨提示:
    订单商品问题请移至我的售后服务提交售后申请,其他需投诉问题可移至我的投诉提交,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您答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