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快充市场是一个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普及和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而迅速扩张的细分市场。它已经从早期的“点烟器转换头”发展成为一个技术驱动、需求多样的成熟品类。
一、 市场驱动因素
1、移动设备电量焦虑的普遍存在:
智能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耗电速度加快,用户对“随时满电”的需求强烈。
2、汽车成为“第二生活空间”
通勤时间变长,车内娱乐(手机导航、音乐、播客、车载视频等)和办公需求增加,对车载供电提出了更高要求。
3、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电车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移动电源,但其12V电源系统同样需要为车内设备供电,且电车车主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度和接受度更高。
4、快充技术的成熟与下放:
手机厂商(如华为、OPPO、小米)和芯片厂商(如高通、联发科、USB PD协议)推动的快充技术日益强大,并逐渐成为中高端手机的标配,这倒逼车载充电器必须跟上技术步伐。
5、多设备同时充电需求:
驾驶员和乘客通常需要同时为手机、平板、行车记录仪、车载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充电。
6、汽车保有量的稳定增长:
全球及中国巨大的汽车存量市场为车载快充提供了广阔的替换和新增市场。
二、 主要品牌与竞争格局
市场呈现典型的“金字塔”结构:
顶层(高端市场)
以Anker(安克) 为代表,注重高品质、创新技术与优秀设计,定价较高,是行业技术标杆。
其他品牌如Baseus(倍思)、UGREEN(绿联)、AOHI等,也在设计、性价比与渠道方面具备优势。
中层(性价比市场)
包括小米生态链品牌(如ZMI)、华为、OPPO等手机厂商的官方配件,以及Pisen、MOMAX等专业3C配件品牌,主打均衡性能与价格。
底层(白牌/低端市场)
大量无品牌或小品牌产品充斥线下汽配城与电商平台,价格低廉,但质量与安全性参差不齐。
三、 产品实例:67W 小型快充车载充电器
规格参数:
输入:12-24V7.2A
总输出:67W
单口输出:
USB-C1:5V3A、9V3A、12V2.9A、15V2.33A、20V1.75A(35W Max)
USB-C2:5V3A、9V2.22A(20W Max)
USB-A:5V2.4A(12W Max)
四、技术拆解与MOS管应用
车载快充充电器常采用升降压同步开关架构,通过多颗MOS管实现高效电能转换:
同步开关管:通常使用4颗40V NMOS
VBUS开关管:通常使用1颗30V NMOS
升降压同步开关MOS
VBUS开关MOS
典型器件选型:
升降压同步开关MOS:MDD04R06Q,导通内阻仅4.5mΩ
VBUS开关MOS:MDDG03R04Q,导通内阻仅3.5mΩ
两者均采用PDFN3×3-8L小型贴片封装,契合车载快充小型化、高功率密度的发展趋势。
五、未来发展趋势
1、与车载系统深度融合:未来车载快充可能不再是独立的配件,而是作为原厂配置,与中控系统联动,实现更智能的能源管理和设备控制。
2、满足更多设备需求:随着车载娱乐设备、AR-HUD、甚至车载小冰箱等设备的普及,对车载电源的功率和接口数量会提出更高要求。
3、个性化与场景化:针对不同车型(如特斯拉专用款)、不同使用场景(如商务、旅行、游戏)的细分产品会越来越多。
六、MDD分立器件在车载快充中的优势
在车载快充设计中,MOS管的选型直接影响整机效率、温升与可靠性。MDD系列功率MOS管具备以下核心优势:
MDD的功率MOS导通内阻低,散热好,可靠性高。MDD有完整的器件生产线,从材料输入,到成品输出,有完善的质量体系,全程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