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入夏以来,似乎气温每一天都会高过40°C,但即使如此,上海经常还排不进高温地区前十的城市,这种极端天气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每一天。”ADI中国区销售副总裁赵传禹在今日于南京召开的2022国际“碳中和”电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以近来持续的高温天气切入,发表题为“零碳转型路上的创新与责任”的主题演讲。
经测算,按照目前的气温上升速度,到2050年全球会有两亿人成为气候难民。未来十年内,气候风险也将成为企业经营风险当中排行前三位的因素,甚至高于供应链的风险。赵传禹表示,为了减缓气候带来的影响,构建一个更具可持续性的未来,ADI作为半导体领域的优秀供应商,在整个产业较早时候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框架。
优化ADI优化运营,制定和执行与气候挑战相关的目标,确定如何去做节能减碳。ADI宣布推进公司气候战略,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更重要的是ADI不仅仅提出目标,还制定了详细的时间线,确保所有的目标可以在预期的时间点之前能够得以实现。
o 在2025年,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应用于ADI制造工厂,截止2021年末已经实现了39%;
o 到2030年,实现ADI所有的生产废弃物零垃圾填埋,截止2021年末已经实现了了82%;
o 到2025年,实现50%的水循环利用,截止2021年末已经实现了23%。
值得一提的是,ADI在2021年实现了与美信的合并,加之为满足半导体产业大幅增长的产品需求扩大了自身的产能,这些都对实现既定的碳足迹承诺构成了挑战。但压力之下,ADI依然坚守住了自己的时间线——如果按照每单位销售额所产生的碳排放(即碳排放强度)来计算,相比于去年,2022年预计可以降低18%。引领ADI一直秉持着科技创新解决气候问题,通过投资创新的半导体技术,使得更多的应用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能源领域,发电的耗能占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0%,如果使用绿色可再生的风能、太阳能,其不稳定的特性会给电网带来巨大的负荷。ADI通过精密信号链技术,使得储能系统在当中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缓冲,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出行领域,安全隐患和里程焦虑是目前电动车老生常谈的问题,而BMS技术扮演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解决者角色。ADI早在14年前就开始投资BMS技术,通过四代产品的持续迭代,目前已经做到了业界的精度最高且应用最广泛。2021年配备ADI BMS技术的车辆,减碳就已经减少了将近1亿吨,这1亿吨相当于1.2亿英亩森林发挥的减碳作用;
生产制造领域,ADI通过精密检测和驱动技术,可以降低电机的能耗,使得现代化工厂的能耗平均降低高达30%;
通信领域,ADI创新的收发器技术为Massive MIMO部署提供支持,仅仅是在减碳这一项,到2030年可以减少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数据中心领域,ADI通过创新的电源管理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方式,能够降低整个耗电量的0.5%到1%,如果把整个中国的数据中心放在一起,减小的这一数字意味着也许是一座小型城市所有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
合作技术创新不是一家公司能够去解决所有的问题,ADI非常看重在价值链上、在生态系统上与合作伙伴的配合。就像如今的锂电池产业,面对在电动车刺激下的需求激增以及随之而来的巨量废旧电池处理难题,如果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就能够大大降低对原材料的消耗,进而帮助我们减少碳足迹。基于ADI无线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和平台方案,用户通过全程无线实时的电池数据监测,可以做到全生命周期的电池安全和性能监测。无线BMS不仅可减小电动汽车的尺寸、重量和材料成本,省去线束还可实现电池组的机器人组装和拆卸,提高电池过渡到梯次利用的效率。而电池梯次利用可使电池的使用寿命又延长6-30年,有效助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对锂电池全价值链做出贡献。
在论坛后续的圆桌讨论中,ADI中国区工业市场总监蔡振宇与其他嘉宾共同探讨了碳中和“东风”下的电子产业机会,尤其是在能源领域,大力发展新能源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而新能源的引入离不开生产-运输-利用这个能源循环体系。ADI有非常广泛的客户分布在这个循环体系中,例如光伏风电、储能、特高压输配电等,ADI愿意与大家共同合作去推动新能源发展,为绿色转型做出贡献。
针对ADI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公司气候战略,蔡振宇同样从技术引领、运营优化、生态合作三个角度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此外,ADI的客户在工业、能源、交通行业广泛分布,这些都与绿色低碳发展息息相关,ADI能通过BMS、精密检测和驱动技术、智能楼宇等多样化的创新解决方案,提高各领域的能源使用效率。
从整个产业的碳中和与能源转型进程来看,蔡振宇强调了持续投入与技术引领的重要性。而在能源转型的大势下,市场对半导体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ADI除了利用现有的国际半导体供应链体系,保证产品高质量生产供应,另一方面也积极与本土供应链伙伴合作,逐渐覆盖制造、封装和测试,建立一套完备又灵活的供应体系,保证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