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模块系统由电池、VCU、BSM、电机等。,但这些都是成熟的商品。国内外的模块厂商已经开发了很多,但是有一个模块需要业界的关注,那就是电机驱动部分,也就是电机驱动部分最重要的部件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
IGBT的概念
IGBT是什么芯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 BJT(双极结型晶体三极管) 和 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其具有自关断的特征。
简单讲,是一个非通即断的开关,IGBT没有放大电压的功能,导通时可以看做导线,断开时当做开路。IGBT融合了BJT和MOSFET的两种器件的优点,如驱动功率小和饱和压降低等。
IGBT的基本原理
IGBT是以GTR为主导元件,MOSFET为驱动元件的达林顿结构的复合器件。其外部有三个电极,分别为G-栅极,C-集电极,E-发射极。
在IGBT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其集-射极电压UCE和栅-射极电压UGE的大小,从而实现对IGBT导通/关断/阻断状态的控制。
1)当IGBT栅-射极加上加0或负电压时,MOSFET内沟道消失,IGBT呈关断状态。
2)当集-射极电压UCE<0时,J3的PN结处于反偏,IGBT呈反向阻断状态。
3)当集-射极电压UCE>0时,分两种情况:
①若栅-射极电压UGE
②若栅-射极电压UGE>Uth ,栅极沟道形成,IGBT呈导通状态(正常工作)。此时,空穴从P+区注入到N基区进行电导调制,减少N基区电阻RN的值,使IGBT通态压降降低。
IGBT的主要特点
1、主要优点
1)具有非常低的导通压降与优秀的导通电流密度.所以可以使用更小尺寸的器件从而降低成本。
2)因为栅极结构使用MOS管的同类设计,所以驱动功率非常小,驱动电路也很简单.与可控硅/BJT这些电流控制型器件来比,在高压与高电流应用场景,IGBT非常易于控制。
3)与BJT相比具有更好的电流传导能力.在正向与反向隔离方面参数也更优秀。
2、不足之处
1)开关速度低于功率MOSFET,但是高于BJT.因为是少数载流子器件,集电极电流残余导致关断速度较慢。
2)因为内部的PNPN型可控硅结构,有一定概率会锁死。
IGBT产业链
IGBT是技术成熟的器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相对稳定。
IGBT核心技术为IGBT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以及IGBT模块的设计、制造和测试。行业壁垒非常高,包括对人才和设备的要求也极高。
行业认证周期长,车规级认证周期长达2~3年,定点企业先发优势明显。
IGBT制造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一条年产25万片的8寸晶圆线投资额超20亿元。
IGBT产业链图谱及代表公司:
IGBT热门型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