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这个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空间段(卫星本身)、地面段(用户终端和信关站)和连接它们的无线电波。
卫星通信器件就是构成这些地面和空间设备的基础电子元件。下面我们按照功能和所处位置来分类介绍这些核心器件。
一、 核心系统划分与对应器件
1. 射频前端
这是处理高频无线电信号的部分,是卫星通信的“门户”,负责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1)、功率放大器
功能:将需要发送的、微弱的射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以便能通过天线发射到卫星。
技术要求:高功率、高效率、高线性度(尤其在宽带通信中)。
关键器件:
行波管放大器:传统技术,功率大,频带宽,但体积大、功耗高,常见于传统卫星载荷和大型地面站。
固态功率放大器:现代主流,基于GaN(氮化镓)或GaAs(砷化镓)半导体技术。体积小、可靠性高、寿命长,广泛应用于用户终端(如VSAT、手机直连卫星终端)。
速调管:用于需要极高功率的场合,如深空探测地面站。
(2)、低噪声放大器
功能:在接收端,将天线收到的、从卫星传来的极其微弱的信号进行初步放大,同时自身产生的噪声要尽可能低。
技术要求:极低的噪声系数、高增益、良好的稳定性。
关键器件:基于GaAs(砷化镓)或HEMT(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技术的LNA是绝对主流。
(3)、频率合成器 / 上下变频器
功能:
上变频:将调制后的中频信号搬移到更高的射频频率,以便发射。
下变频:将接收到的高频射频信号搬移到较低的中频,便于后续解调和处理。
核心器件:本地振荡器、混频器、锁相环。它们共同工作,生成稳定且精确的射频频率。
(3)、射频开关与滤波器
射频开关:用于控制信号通路,例如在TDD(时分双工)系统中切换收/发状态,或在多波段天线间切换。
滤波器:筛选出特定频带的信号,抑制带外干扰和噪声。常见的有声表面波滤波器、介质滤波器和腔体滤波器(用于高功率场景)。
2. 天线子系统
(1)天线
功能:实现电磁波的辐射和接收,是信号进出设备的“门户”。
类型:
抛物面天线:传统形式,高增益,常用于地面站和早期卫星。
相控阵天线:现代技术的核心。通过电子方式控制波束指向,无需机械转动,响应快、可靠性高、可实现多波束。是卫星互联网(如Starlink)用户终端和现代通信卫星载荷的关键器件。
龙伯透镜天线:新兴技术,能实现更宽角度范围内的多波束,是未来卫星和终端天线的研究方向。
(2)、波束形成网络
功能:与相控阵天线配套使用,通过控制每个天线单元的相位和幅度,来形成和操纵波束。
关键器件:移相器、衰减器、功分器。
3. 数字处理单元
这是系统的“大脑”,负责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和协议处理。
(1)、调制解调器
功能:
调制:将数字比特流(0和1)加载到载波信号上。
解调:从接收到的载波信号中恢复出数字比特流。
实现方式:现代主要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 或 专用集成电路 /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来实现,支持复杂的调制方案(如QPSK, 8PSK, 16APSK, 256QAM等)。
(2)、编解码器
功能:
信道编码:加入冗余信息,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具备纠错能力,对抗空间链路的各种损耗和干扰。
信源编码:压缩需要传输的数据(如语音、视频),提高频谱效率。
关键技术: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Polar码** 等是当前卫星通信中最先进的信道编码技术。
(3)、基带处理器 / SoC
功能:集成DSP、CPU、硬件加速器等,负责整个通信协议栈的处理,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是用户终端(如卫星电话、物联网终端)的核心芯片。
二、 按应用场景分类
1. 空间段(卫星平台)器件
特殊要求:必须能承受火箭发射时的剧烈震动、太空中的极端温度变化、高真空环境以及强烈的太空辐射。
辐射加固:这是空间器件的核心要求。辐射会导致普通半导体器件性能退化甚至永久损坏。空间级器件需要经过特殊设计和工艺制造,称为“抗辐射加固”器件。
主要器件:抗辐射FPGA/ASIC、抗辐射存储器、行波管放大器、星上处理与路由单元、高精度原子钟(用于导航卫星)等。
2. 地面段器件
(1)、信关站 / 地面站
类似于空间段,需要大功率、高灵敏度的器件,如大型抛物面天线、大功率TWTA、超低噪声制冷LNA等。
(2)、用户终端
VSAT终端:使用固态功率放大器(GaN)、相控阵或小口径抛物面天线、高度集成的调制解调器芯片。
卫星手机/物联网终端:
核心挑战:在极小的体积和严格的功耗限制下,实现与卫星的通信。
关键技术:高度集成的射频收发芯片、嵌入式基带SoC、小型化平面天线(如贴片天线阵列)。
直接智能手机:
这是当前最前沿的领域,旨在让普通手机能直接连接卫星。
核心器件:在手机原有4G/5G射频前端的基础上,增加支持卫星频段的功放/LNA/滤波器/射频开关,并配合特定的卫星通信基带或射频芯片。天线设计是最大挑战,需要利用手机有限的净空区。
三、卫星通信器件厂商:
四、
卫星通信器件可以清晰地划分为空间段(卫星制造)、地面段(用户终端和网络设备) 以及核心元器件三个层面,许多厂商会横跨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全球和国内的主要厂商:
1、 空间段(卫星平台)器件厂商
这部分厂商主要提供高可靠性、抗辐射的器件,用于制造卫星本身,尤其是通信载荷。
类别 |
主要厂商(国际) |
主要厂商(中国) |
综合卫星制造商(星的总装单位,它们会采购或自研核心载荷器件)
|
SpaceX:制造Starlink卫星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波音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
|
空中客车 |
中国卫星 |
|
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 |
|
|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
|
|
行波管放大器(TWTA在传统和高功率卫星上仍是核心器件,技术壁垒高。) |
CPI |
中国电科第12研究所 |
Thales |
南京三乐集团 |
|
L3Harris |
|
|
固态功率放大器(基于GaN技术的SSPA正在成为中低功率应用的主流) |
Qorvo |
中国电科第13/55研究所 |
Analog Devices |
中科芯 |
|
Texas Instruments |
|
|
抗辐射FPGA/ASIC(FPGA是星上数字处理、路由和波束成形的核心大脑。抗辐射设计是核心技术。) |
Xilinx |
复旦微电 |
Microchip Technology |
杭州芯科 |
|
BAE Systems |
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
星上处理器与路由(负责星上数据交换和处理,实现“太空互联网”。) |
Cisco |
各大卫星研究院所自研 |
Viasat |
2、 地面段(用户终端与网络设备)厂商
这部分厂商制造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从大型地面站到个人用户终端。
类别 |
主要厂商(国际) |
主要厂商(中国) |
网络系统与信关站(负责运营整个卫星网络和建设大型地面信关站。) |
Viasat |
中国卫通 |
Intelsat |
中信数字媒体 |
|
SES |
|
|
Kymeta |
|
|
VSAT终端与天线(包括传统抛物面天线和新兴的平板相控阵天线。Starlink的相控阵终端是行业标杆。) |
Viasat |
海格通信 |
Gilat Satellite Networks |
华力创通 |
|
Cobham Satcom |
中海达 |
|
Kymeta |
信维通信 |
|
Starlink |
|
|
卫星电话/物联网终端(提供专用的手持或车载卫星通信设备) |
Thuraya |
海能达 |
Inmarsat |
华力创通 |
|
Iridium |
|
3、 核心元器件与芯片厂商
这是整个产业的基石,提供最基础的芯片和元件,同时服务于空间段和地面段。
(1). 射频前端芯片/模块
这是竞争最激烈、创新最快速的领域。
类别 |
主要厂商(国际) |
主要厂商(中国) |
射频功放(GaN 是主流技术方向,尤其是在终端PA中,以实现高效率和功率。) |
Qorvo |
三安光电 |
Analog Devices |
国博电子 |
|
Macom |
中电科13/55所 |
|
Wolfspeed |
|
|
低噪声放大器/射频开关(LNA和开关常用GaAs或SOI工艺。这些厂商是手机射频前端的主要供应商,正积极拓展卫星通信频段。) |
Qorvo |
卓胜微 |
Analog Devices |
唯捷创芯 |
|
Skyworks |
紫光展锐 |
|
Infineon |
|
|
射频收发芯片(实现上下变频的核心芯片,软件定义无线电的基石。) |
Analog Devices |
成都仕芯半导体 |
Texas Instruments |
中科晶上 |
|
Ettus Research |
|
(2)、基带与处理器芯片
类别 |
主要厂商(国际) |
主要厂商(中国) |
卫星通信基带芯片(这是实现“手机直连卫星”功能的核心。高通和联发科正在消费领域激烈竞争。) |
Qualcomm:通过Snapdragon Satellite方案嵌入智能手机。 |
华大北斗 |
MediaTek:与Bullitt合作推出双向卫星通信功能。 |
华力创通:其基带芯片已用于多款国产卫星手机。 |
|
Skyworks |
中兴微电子 |
|
|
翱捷科技 |
|
GNSS导航定位芯片(卫星通信与卫星导航常常结合使用。) |
u-blox |
北斗星通 |
Broadcom |
华大北斗 |
|
Qualcomm |
司南导航 |
(3)、 天线子系统
类别 |
主要厂商(国际) |
主要厂商(中国) |
相控阵天线模组(包括天线阵列、波束形成芯片和网络,是技术集成的制高点。) |
Kymeta |
信维通信 |
Starlink |
硕贝德 |
|
Ball Aerospace |
海格通信 |
|
|
盛路通信 |
四、 技术发展趋势
1、高度集成化与芯片化:将整个射频前端(PA, LNA, 开关, 滤波器)集成到单一芯片中,形成射频SoC或相控阵芯片,以减小体积、降低成本,这对于消费级应用(如手机直连)至关重要。
2、软件定义无线电:通过软件配置硬件(主要利用FPGA),使同一套硬件平台可以支持不同的频段、波形和协议,极大增强了灵活性。
3、新半导体材料的应用:
GaN(氮化镓):已成为PA的主流技术,提供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
GaAs(砷化镓):在LNA和射频开关中仍占主导地位。
SiGe(锗硅):在高速、高频率数字和混合信号电路中应用广泛。
先进天线技术:有源相控阵天线是绝对发展方向,向着更低成本、更薄、更高效率演进。龙伯透镜和超材料天线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五、市场格局与趋势总结
国际巨头主导高端:在空间段的高性能、抗辐射器件领域,欧美公司如Analog Devices、Qorvo、Microchip等凭借长期技术积累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厂商奋力追赶:国内以中国电科系、航天科技/科工系的研究所和公司为代表,在自主可控的驱动下,正在空间段和专用终端领域快速突破,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布局。
消费级市场成为新战场:随着手机直连卫星和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兴起,高通、联发科、Skyworks等传统移动通信芯片巨头强势入局,将卫星通信功能集成到SoC或射频前端中,极大地降低了终端门槛。
技术融合加速:卫星通信技术与5G/6G、人工智能、先进半导体材料(GaN/SiGe)深度耦合,推动器件向更高频段、更宽带宽、更小体积、更低功耗和更低成本发展。
六、总结
卫星通信器件是一个涵盖射频、数字、天线、材料、抗辐射工艺等多个高技术领域的综合体。其发展直接推动了卫星通信从昂贵、专用的“贵族技术”,向大众化、低成本、高通量的“普惠服务”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在低轨卫星互联网和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的驱动下,高性能、低成本、高集成度的民用级卫星通信器件正迎来爆发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