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定位与核心特性
博世SMI800是面向L3及以上高阶自动驾驶开发的下一代6轴MEMS惯性测量单元(IMU),集成3轴陀螺仪与3轴加速度计,在延续SMI240系列车规级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性能与功能安全等级,支持ASILD级安全认证,成为域控制器融合定位系统的核心传感组件。
SMI800采用紧凑型LGA-12引脚封装(2.5mmx3.0mmx0.8mm),工作温度范围扩展至-40℃至125℃,并通过AEC-Q100 Grade1认证,可满足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对高温环境的严苛需求。
二、性能参数突破
陀螺仪性能:量程提升至±500°/s,噪声密度低至0.06°/s/√Hz(典型值),较SMI240降低40%;
加速度计性能:量程±24g,噪声密度仅2.5mg/√Hz,动态响应速度提升30%;
稳定性强化:全温域零偏不稳定性(In-Run Bias Instability)达0.3°/h(陀螺仪)与0.03mg(加速度计),长期漂移误差减少50%。
三、关键技术创新
ASILD安全架构
内置双核自校验机制,实时监测传感器信号完整性,支持ISO26262ASILD功能安全等级,可覆盖转向控制、紧急制动等高安全需求场景。
片上温度补偿引擎
集成数字温度补偿算法,全温度范围内输出误差小于±0.5%,无需外部校准即可满足车道级定位精度要求。
多传感器同步接口
新增SPI/CANFD双模通信协议,支持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时间戳同步(±1μs精度),提升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效率。
四、核心应用场景
高阶自动驾驶(L3/L4)
作为冗余定位系统的核心传感器,在GNSS信号失效时,通过惯性导航(INS)维持厘米级定位精度达30秒以上。
底盘域控制器集成
与电子助力转向(EP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联动,实现车辆动态模型的实时重建,优化紧急避障性能。
舱驾一体域控
通过低延迟数据传输(<1ms),支持智能座舱的体感交互功能,如AR-HUD动态补偿、驾驶员状态监测等。
五、行业竞争力分析
相较于竞品(如TDKICM-45680、ADIADIS1647X),SMI800的优势在于:
安全冗余设计:唯一通过ASILD认证的消费级封装IMU,支持双CAN总线冗余输出;
功耗优化:运行功耗低至6mW(@50Hz),满足域控制器低功耗设计要求;
供应链整合:与博世雷达、摄像头组成“感知-定位-决策”全栈解决方案,降低系统集成复杂度。
六、未来技术演进方向
芯片级集成趋势:与AI加速器、MCU封装为SiP模块,减少PCB占板面积;
量子惯性传感技术:联合博世量子实验室研发基于冷原子的高精度陀螺仪原型,目标将零偏稳定性提升至0.01°/h量级;
OTA动态校准:通过云端大数据优化温度补偿模型,延长传感器生命周期。
七、总结
博世SMI800通过ASILD级安全认证、超低噪声密度及多模态通信接口,重新定义了汽车级IMU的性能标杆。其在冗余定位、底盘控制等关键场景中的表现,不仅加速了L3自动驾驶的量产落地,也为舱驾融合架构提供了底层传感支持。随着博世在MEMS-光子集成等前沿领域的持续投入,SMI800有望成为下一代智能汽车的核心“运动感知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