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现在怎么样?无论如何,这些都难以阻挡如今“国产替代”的大趋势,随着接下来,国内半导体供应链的重塑,加上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选择国产芯片,形势的逼迫下,国内内生循环市场终将打开,本土芯片厂商尤其是汽车芯片企业有望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段。“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中国国产芯片现在的厂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对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那知名芯片制造商呢?来看看中国知名芯片企业。
紫光展锐
在5G和AI领域积累颇深
紫光展锐是紫光系统的重要芯片平台,位于50G和AI该领域有深厚的积淀,其产品主要有5个G大型基带芯片SoC芯片(将CPU,GPU,系统级芯片(如调制调解器)、泛连接芯片(包括射频、蓝牙、物联网等泛连接芯片)。
紫光展瑞由展讯和瑞迪科合并而成。2000年,清华77级同学陈大同回国成立手机芯片设计公司展讯通信(以下简称“展讯”),展讯于2007年登陆纳斯纳克。2013年,紫光集团花费17.8亿美元收购展讯。2014年,紫光集团以9.1亿美元收购了瑞迪科。瑞迪科是一家物联网芯片设计公司,2004年在上海成立,201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18年,在赵伟国的交易下,展讯和瑞迪科合并为紫光展锐,开辟了移动通信和物联网两大领域的核心芯片。
此后,许多清华学生,如曾学忠(物理系92级,后成立汇鑫通信)、刁石景(曾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紫光展瑞等CEO。在5G一方面,紫光展锐于2018年9月发布“春藤”(5G基带芯片),“虎贲”(5GSoCCpu)加快向中高端产品线布局的两大品牌。
根据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IC设计TOP紫光展锐排名第二,仅次于华为海思。但在2019年的榜单中,紫光展锐已经跌至第五位。
值得一提的是,紫光展锐拥有2G到5G华为海思是中国仅有的两家手机芯片平台公司之一,拥有完整的手机芯片技术。由于华为海思的手机芯片不销售,紫光展瑞是中国唯一的第三方手机芯片供应商。近年来,国内手机出货量有所下降,紫光展瑞的业绩受到影响,但仍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目前,紫光展瑞正计划登陆科技创新委员会。
紫光国微
聚焦安全芯片,直供军工份额大
紫光国威,也是一个紫光系统,是安全芯片的主要供应商。其商品涵盖航空、航空航天、道路设备、船舶等领域,直接供应给军工行业的份额相对较大。其主要业务平台有三个:深圳国微电子、同心微电子和紫光创新。
其核心分公司深圳国微电子主要经营专用集成电路,是紫光国微最大的利润来源。2019年,紫光国微电子净利润同比增长39.54%至34.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6.61%至4.06亿元,而国微电子净利润5.06亿元(占比124.66%),甚至超过了紫光国微的整体净利润。
另一家分公司同心微主要经营智能安全芯片,受下游需求驱动,其收入从2012年的3.3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2.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31%。但由于商品多处于中低档领域,门槛低,竞争激烈,盈利能力下降。
紫光国微持股36.5%的紫光同创,是国内的FPGA基于可编程设备的芯片(PAL,GAL发展而来,是集成电路半定制、可编程的龙头企业。FPGA芯片编译难度很大,市场份额基本被赛灵思和英特尔垄断。它们分别占全球份额的51.1%和35.8%,国内份额分别为48%和33%。中国本土厂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只有3%,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近年来,他们在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突破。例如,2015年,紫光同创在中国推出了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数千万高性能FPGA商品“Titan”系列芯片;2018年,紫光同创PGT180H通过中兴通讯和新华三集团的检测,芯片首次实现国产化FPGA芯片在通信市场的量产应用。
紫光国微2021年1月宣布,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15亿元,用于“新型高端安全系列芯片研发产业化项目”,“车载控制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并补充营运资金,目前,该事项已经财政部和证监会批准。
兆易创新
深度培育存储市场,与长信存储携手推动自主研发DRAM
兆易创新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领先的存储芯片。其主要业务是闪存芯片及其衍生品、微处理器产品和传感器模块,主要应用于消费市场。目前正在进入工控、汽车电子等高端市场。2019年,存储芯片业务收入占赵一创新总收入的79.79%。
国内外企业在存储芯片领域差距较大,中国内地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仅为1%。
存储芯片可以简单地分为闪存和内存,主要是内存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闪存主要包括NAND闪存和NOR闪存(代码型闪存芯片)按市场规模排序DRAM,NAND闪存,NOR闪存。
目前,兆易创新的产品线包括NOR闪存,NAND闪存,MCU,DRAM商品。在NOR在约30亿或40亿美元的小市场中,兆易创新是世界主要参与制造商之一。其他主流供应商是中国台湾王和美国Cypress,美国美光,中国台湾省华邦。
DRAM最重要的半导体市场细分是赵一创新的重点。2019年,其与合肥产业投资,合肥长鑫集成电路(简称“合肥长鑫”)签订合作协议,同意以可转换债券的形式处理工艺19nm12英尺晶体存储器研发项目投资3亿元。兆益创新主要负责研发和分销阶段。成功开发商品后,兆益创新将移交给长信12英尺内存晶圆制造基地(以下简称“长鑫存储”)代工生产,这样既能切入广阔的生产DRAM市场也免于承担高额资本支出的压力。此外,创新已基本建立DRAM分销系统。
目前,中国是主要的DRAM生产厂家有福建金华、合肥长鑫、紫光南京,但紫光南京的量产阶段仍在台湾省力晶进行,只有福建金华和合肥长鑫为大陆生产。
长鑫存储的DRAM内存技术主要来自破产的德国奇梦达。奇梦达被英飞凌半导体剥离DRAM芯片公司。长信存储属于合肥DRAM506项目是安徽省和合肥市的重点项目,也是安徽省单一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它将建成中国第一个拥有最大规模和最先进技术的自主研发项目DRAM制造基地;股东为合肥产业投资(出资99.75%)和合肥产业投资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公司(出资0.25%)。目前,长信存储月产能已达4万片/月,彻底打破了海外企业的垄断。
长江储存
128层堆叠NAND闪存芯片,达到世界领先地位
与长信存储类似,长江存储由清华企业与地方政府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大基金”)联合成立,但主攻方向不同。
长江仓储是由紫光集团和武汉新芯片共同成立的国家仓储芯片基地项目,致力于12英寸3英寸DNAND开发和制造闪存。DRAMExchange数据,NAND三星、东芝、闪迪、美光、海力士和英特尔是闪存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中三星的市场份额约为36%。
长江背后的长江存储团队实力雄厚。2018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前司长刁世景加入紫光集团,担任包括长江存储在内的芯片业务的联合总裁。此前,电子信息司前副司长彭红兵曾担任大型基金副总裁、长江存储监事会主席。
首期投资超过240亿美元的长江存储。自2018年以来,它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从最初的32层堆叠开始NAND闪存,64层,128层技术跃进,目前128层堆叠NAND实现了闪存量产出货,良品率也高达75%。
此外,长江存储计划在2021年实现192层DNAND闪存试生。闪存芯片巨头美光,SK海力士最先进的水平是192层堆叠NAND闪存,这意味着长江储存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
此外,到2021年下半年,长江存储计划将存储芯片的月产量增加一倍,达到10万个圆形晶体,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据悉,三星电子目前每月生产约48万个圆形晶体,而美光的月产量约为18万个。这将进一步降低中国内存芯片的进口依赖性。
韦尔股份、格科微
国内CMOS龙头
在国内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清华系公司位居龙头地位,这要归因于第一代清华系半导体公司豪威科技(Omnivision)的“人才孵化”作用。韦尔股份与格科微就是受益者。
2018年,虞仁荣旗下的韦尔股份从校友陈大同手中,接盘了私有化后的豪威科技。2019年,韦尔股份又完成了对中低端CMOS公司——思比科、视信源的收购,从而掌握了CMOS领域的高中低端技术,一跃成为国内龙头。完成收购后,韦尔股份业绩大爆发,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41%至13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66亿元,同比增长221%。
除了豪威科技,国内第二大CMOS芯片厂商格科微目前正在冲刺科创板,其创始人赵立新同样来自清华,与虞仁荣、冯晨晖、赵立东等同是电子系85级毕业。
不过,格科微发轫于低端市场。2003年9月,在海外工作了8年的赵立新回国,创建格科微,从电脑摄像头起步。2008年推出成本低于竞争对手20%的新产品后,格科微在国内手机图像传感器市场的份额从第三变成第一,成为全球低端图像传感器最大的供应商。值得一提的是,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通过闻天下公司,持有格科微0.79%的股权。
曾担任豪威科技COO的何新平(电子系80级),创业领域同样选择了CMOS。2011年,在豪威科技任职15年的何新平创立了晶相光。晶相光是CMOS领域少数专攻安防监控市场的公司,其还强攻生物芯片,成功开发了基因定序芯片,2018年在中国台湾挂牌上市。
卓胜
深耕射频前端芯片
同样来自清华电子系85级的冯晨晖,于2006年成立了卓胜微。
卓胜微初始业务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芯片,2010年后,以LNA(射频低噪声放大器)以及射频开关为切入点,开始转型射频前端芯片的研发和销售,2012年后形成完善的布局,陆续推出了包括GPS LNA、WiFi开关、天线调频开关tuner、射频通信LNA等产品,逐渐打入三星、小米、OPPO、vivo、华为等主要安卓品牌厂商的供应链,成为国内最大的射频前端供应商、全球排名第五的射频开关企业。
射频开关是卓胜微传统核心业务,2020年上半年,其相关业务收入为8.53亿元,同比增长93.04%,占总营收的85%,并成功实现安卓一线终端品牌全覆盖。
卓胜微的竞争力在于,其技术革新允许不同系列的射频开关在生产过程中共用底层模具,从而大幅缩短备货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
射频模组的研发难点在于同时支持4G/5G的全频段高复杂度模组,而高复杂度模组核心在于高性能滤波器及多工器的设计能力。2020年10月,卓胜微拟定增30亿元布局滤波器及双工器模组研发,其中,滤波器项目总投资金额达到22.74亿元,接近其上市募集资金的3倍。
射频前端的本土替代是黄金机遇,国产厂商需要的不是赛道创新,而是技术攻关,通过自主研发高性能滤波技术和PA设计工艺,实现4G/5G射频芯片的产品化、小型化、模组化。即使对国产替代进程充满信心,但国际半导体龙头的资本开支动辄百亿美元起,国产厂商的体量与投入规模尚难以与之相比,国产替代道路上险阻重重。
飞昂通讯、燧原科技
新秀崛起
芯片初创公司——飞昂通讯值得期待,其有望填补国内高端光纤芯片市场空白。2014年,毕业于清华电子系的毛蔚、白昀夫妇回国创办了飞昂通讯,专注于光纤和有线通讯领域集成电路的研发。2017年,飞昂通讯成为国内首家量产25G/100G高速光互连收发芯片的企业,打破了高端光通信芯片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
另一个崛起的清华系芯片公司,则是做AI芯片的燧原科技。其创始人赵立东(电子系85级)曾任职于AMD中国,后赴锐迪科任总裁,2018年3月创立燧原科技。燧原科技创业团队主要来自AMD,其推出了中国首枚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高端训练芯片。
燧原科技在芯片圈被人熟知的是:创纪录地用18个月,将技术门槛最高的AI训练芯片“邃思”一次性流片成功,并于2019年12月对外发布基于“邃思”的云端训练加速卡“云燧T10”,直接PK在这一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的英伟达Tesla V100。
2021年1月15日,燧原科技宣布完成C轮18亿元融资。这距其上一轮7亿元融资仅仅间隔了不到8个月。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不到3年,燧原科技累计融资超过31亿元。而每一轮投资机构中,都有腾讯。